中醫內科主治醫師資格筆試專業實踐能力考點解析 (3):脾胃病證.doc
- 【下載聲明】
1. 本站全部試題類文檔,若標題沒寫含答案,則無答案;標題注明含答案的文檔,主觀題也可能無答案。請謹慎下單,一旦售出,不予退換。
2. 本站全部PPT文檔均不含視頻和音頻,PPT中出現的音頻或視頻標識(或文字)僅表示流程,實際無音頻或視頻文件。請謹慎下單,一旦售出,不予退換。
3. 本頁資料《中醫內科主治醫師資格筆試專業實踐能力考點解析 (3):脾胃病證.doc》由用戶(丹鄉武阿哥)主動上傳,其收益全歸該用戶。163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該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傳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163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4. 請根據預覽情況,自愿下載本文。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5.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閱讀器,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中醫內科主治醫師資格筆試專業實踐能力考點解析 3:脾胃病證 中醫 內科 主治醫師 資格 筆試 專業 實踐 能力 考點 解析 脾胃
- 資源描述:
-
1、中醫內科主治醫師考試輔導 專業知識/專業實踐能力 第三單元脾胃病證細目一胃痛胃痛,又稱胃脘痛,是以上腹胃脘部近心窩處疼痛為主癥的病證。要點一概述 “胃脘痛”之名最早記載于內經,如靈樞邪氣臟腑病形指出:“胃病者,腹膜脹,胃脘當心而痛?!辈⑹紫忍岢鑫竿吹陌l生與肝、脾有關,如素問六元正紀大論說:“木郁之發,民病胃脘當心而痛?!碧m室秘藏首立“胃脘痛” 一門,將胃脘痛的證候、病因病機和治法明確區分于心痛,使胃痛成為獨立的病證?,F代醫學中急性胃炎、慢性胃炎、胃潰瘍、十二指腸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胃黏膜脫垂等病以上腹部疼痛為主要癥狀者,屬于中醫學胃痛范疇,均可參考本節進行辨證論治,必要時結合辨病處理。要點二
2、病因病機 (一)胃痛的病因1.外邪犯胃2.飲食傷胃3.情志不暢4.素體脾虛(二)胃痛的基本病機及轉化胃為陽土,喜潤惡燥,為五臟六腑之大源,主受納、腐熟水谷,其氣以和降為順,不宜郁滯。上述病因如寒邪、飲食傷胃等皆可引起胃氣阻滯,胃失和降而發生胃痛,正所謂“不通則痛”。胃痛的病變部位在胃,但與肝、脾的關系極為密切。要點三診斷和類證鑒別 (一)胃痛的診斷要點1.以上腹近心窩處胃脘部發生疼痛為特征,其疼痛有脹痛、刺痛、隱痛、劇痛等不同的性質。2.常伴食欲不振、惡心嘔吐,嘈雜泛酸,噯氣吞腐等上消化道癥狀。3.發病特點:以中青年居多,多有反復發作病史。發病前多有明顯的誘因,如天氣變化、惱怒、勞累、暴飲暴食
3、、饑餓、進食生冷干硬辛辣醇酒,或服用有損脾胃的藥物等。(二)類證鑒別1.胃痛與真心痛真心痛是心經病變所引起的心痛證。多見于老年人,為當胸而痛,其多刺痛,動輒加重,痛引肩背,常伴心悸氣短、汗出肢冷,病情危急,正如靈樞厥病曰:“真心痛手足清至節,心痛甚,旦發夕死,夕發旦死?!逼洳∽儾课?、疼痛程度與特征、伴有癥狀及其預后等方面,與胃痛有明顯區別。2.胃痛與脅痛脅痛是以脅部疼痛為主癥,可伴發熱惡寒,或目黃膚黃,或胸悶太息,極少伴嘈雜泛酸、噯氣吐腐。肝氣犯胃的胃痛有時亦可攻痛連脅,但仍以胃脘部疼痛為主癥。兩者具有明顯的區別。3.胃痛與腹痛腹痛是以胃脘部以下,恥骨毛際以上整個位置疼痛為主癥。胃痛是以上腹胃
4、脘部近心窩處疼痛為主癥,兩者僅就疼痛部位來說,是有區別的。但胃處腹中,與腸相連,因而胃痛可以影響及腹,而腹痛亦可牽連于胃,這就要從其疼痛的主要部位和如何起病來加以辨別。要點四西醫相關疾病的診斷與鑒別 (一)診斷1.急性胃炎(1)癥狀:上腹部飽脹、疼痛、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等癥狀。(2)體征:上腹壓痛、腸鳴音亢進等。(3)實驗室及其他檢查:幽門螺桿菌檢查陽性。糞便隱血試驗陽性。胃鏡檢查:發病后2448小時內胃鏡檢查,可明確診斷不同類型的胃炎。2.慢性胃炎(1)癥狀:可以出現上腹痛、飽脹不適,以餐后明顯;有時伴噯氣、反酸、惡心、嘔吐,少數患者有上消化道少量出血的表現。(2)體征:慢性胃炎除了上腹可
5、有輕壓痛外,一般無明顯的腹部體征。(3)實驗室及其他檢查:胃液分析:B型胃炎胃酸分泌正常,有時降低或升高。A型胃炎黏膜萎縮嚴重者,使壁細胞損傷、數目減少,胃酸分泌則減少,嚴重者胃酸缺如。血清學檢查:慢性萎縮性胃體炎常表現為高胃泌素血癥,90%的病例抗壁細胞抗體陽性,約75%抗內因子抗體陽性。萎縮性胃竇炎常表現胃泌素水平降低,約30%存在低滴度抗壁細胞抗體。Hp檢測:檢測Hp有助于慢性胃炎的分類診斷和選擇治療措施。胃鏡檢查:胃鏡檢查是診斷慢性胃炎最可靠的方法。3.消化性潰瘍(1)癥狀:周期性上腹部疼痛、反酸、噯氣、惡心、嘔吐等消化道癥狀。(2)體征:潰瘍發作期上腹部可有局限性壓痛,但并無特異性,
6、對診斷幫助不大,若并發梗阻、穿孔、出血時則出現重要體征。(3)實驗室及其他檢查:X線鋇餐:潰瘍的X線鋇餐檢查有直接和間接兩種征象。直接征象為龕影,對潰瘍的診斷有確診意義。間接征象有局部壓痛、胃大彎側痙攣性切跡、十二指腸球部激惹及變形。 胃鏡檢查和黏膜活檢:胃鏡檢查不但可以直接觀察胃腸黏膜的情況,確定病變的部位、大小、數目、表面狀態、有無活動出血及其他合并疾病的存在,同時可以取活組織做病理檢查和Hp檢測,是診斷消化性潰瘍最有價值的檢查方法。內窺鏡下潰瘍可分為活動期(A期)、愈合期(H期)、瘢痕期(S期)三期。幽門螺桿菌檢測:快速尿素酶試驗、細菌培養、組織涂片或切片鏡檢細菌、尿素呼氣試驗、血清學檢
7、查及聚合酶鏈反應(PCR)等。糞便隱血檢查:此方法主要用于確定潰瘍有無活動及合并活動出血,并可作為療效判斷的指標。一般出血達510ml時,隱血試驗即可呈陽性。糞便隱血試驗呈陽性,提示潰瘍活動,為病灶慢性滲血所致,經積極治療后多在12周內轉陰。糞便隱血持續陽性者,應注意癌變。(二)鑒別1.慢性胃炎與消化性潰瘍慢性胃炎表現為上腹部飽脹、噯氣、進食后脹痛、無消化性潰瘍節律性疼痛特點,但消化性潰瘍常合并慢性胃炎,使癥狀不典型,鑒別困難時可行胃鏡檢查確診。2.功能性消化不良與消化性潰瘍功能性消化不良又稱非潰瘍性消化不良?;颊叱S猩细固弁?、燒灼感、反酸、噯氣、上腹飽脹、惡心、嘔吐、食欲減退等癥狀,酷似消化
8、性潰瘍,易與消化性潰瘍相混淆,但并無潰瘍病灶。鑒別診斷依靠X線鋇餐和胃鏡檢查。要點五辨證論治 (一)胃痛的辨證要點1.辨寒熱外受寒涼或過食生冷而發病或加重,胃中絞痛,得溫熨或飲熱湯則痛減,口淡不渴或渴飲而不欲咽者屬寒;胃中灼痛,痛勢急迫,得冷飲或冷熨而痛減,口干渴或口苦者屬熱。2.辨虛實凡屬暴痛,痛勢劇烈,病而拒按,食后痛甚或痛而不移,病無休止者屬實;若疼痛日久或反復發作,痛勢綿綿,痛而喜按,得食痛減,或勞倦加重、休息后減輕者屬虛。壯年新病者多實;年高久病者多虛。補而痛劇者為實,攻而痛甚者為虛。3.辨氣血從疼痛的性質而言,若以脹痛為主,伴有噯氣者屬于氣滯;痛如針刺或刀割或伴吐血、黑便者屬于血瘀
9、。從疼痛的部位而言,若以游走不定、攻沖作痛者為氣滯;痛處固定或捫之有積塊者為血瘀。從病程而論,初病多在氣,久病多入血。4.辨在胃、在肝、在脾在胃多屬胃病初發,常因外感、傷食所引起,癥見胃脘脹痛、悶痛,噯氣,痛無休止,大便不爽,脈滑等。在肝多屬反復發作,每與情志不遂有關,胃脘脹痛連及脅肋,竄走不定,太息為快,脈弦等。在脾多屬久病,胃中隱痛,饑時為甚,進食可緩,勞倦則重,休息則輕,面色萎黃,疲乏無力,大便溏薄,脈緩等。(二)胃痛的治療原則治法上常以理氣和胃止痛為基本原則,但須審癥求因,審因論治。邪實者以祛邪為急,正虛者以扶正當先,虛實夾雜者又應邪正兼顧。(三)胃痛的分證論治1.寒邪客胃證胃痛暴作,
10、惡寒喜暖,得溫則痛減,遇寒則痛增,口淡不渴,或喜熱飲,舌淡苔薄白,脈弦緊。治法:溫胃散寒,行氣止痛。代表方:香蘇散合良附丸加減。常用藥:高良姜、吳茱萸、香附、烏藥、陳皮、木香等。2.飲食傷胃證胃脘疼痛,脹滿拒按,噯腐吞酸,或嘔吐不消化食物,其味腐臭,吐后痛減,不思飲食,大便不爽,得矢氣及便后稍舒,舌苔厚膩,脈滑。治法:消食導滯,和胃止痛。代表方:保和丸加減。常用藥:神曲、山楂、萊菔子、茯苓、制半夏、陳皮、連翹等。3.肝氣犯胃證胃脘脹痛,痛連兩脅,遇煩惱則痛作或痛甚,噯氣、矢氣則痛舒,胸悶噯氣,喜長嘆息,大便不暢,舌苔多薄白,脈弦。治法:疏肝解郁,理氣止痛。代表方:柴胡疏肝散加減。常用藥:柴胡、
11、芍藥、川芎、郁金、香附、陳皮、枳殼、佛手、甘草等。4.濕熱中阻證胃脘疼痛,痛勢急迫,脘悶灼熱,口干口苦,口渴而不欲飲,納呆惡心,小便色黃,大便不暢,舌紅,苔黃膩,脈滑數。治法:清化濕熱,理氣和胃。代表方:清中湯加減。常用藥:黃連、梔子、半夏、茯苓、草豆蔻、陳皮、甘草等。5.瘀血停胃證胃脘疼痛,如針刺,似刀割,痛有定處,按之痛甚,痛時持久,食后加劇,入夜尤甚,或見吐血黑便,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脈澀。治法:化瘀通絡,理氣和胃。代表方:失笑散合丹參飲加減。常用藥:蒲黃、五靈脂、丹參、檀香、砂仁等。6.胃陰虧耗證胃脘隱隱灼痛,似饑而不欲食,口燥咽干,五心煩熱,消痩乏力,口渴思飲,大便干結,舌紅少津,脈細
12、數。治法:養陰益胃,和中止痛。代表方:一貫煎合芍藥甘草湯加減。常用藥:沙參、麥冬、生地、枸杞子、當歸、川楝子、芍藥、甘草等。7.脾胃虛寒證胃痛隱隱,綿綿不休,喜溫喜按,空腹痛甚,得食則緩,勞累或受涼后發作或加重,泛吐清水,神疲納呆,四肢倦怠,手足不溫,大便溏薄,舌淡苔白,脈虛弱或遲緩。治法:溫中健脾,和胃止痛。代表方:黃芪建中湯加減。常用藥:黃芪、桂枝、生姜、芍藥、炙甘草、飴糖、大棗等。速記:胃痛寒良食保柴,瘀失虛寒黃建中,濕熱清中陰虛貫。要點六西醫相關疾病的西醫治療 (一)急性胃炎首先應立即祛除病因,停用非甾體消炎藥,給予流質或軟食,嚴重嘔吐者應禁食。腹痛明顯應肌注阿托品解痙止痛,嘔吐次數較
13、多者可肌注胃復安,并積極補液,糾正失水、電解質紊亂和酸堿平衡失調。細菌性胃炎或胃腸炎可予相應抗菌藥治療。糜爛性胃炎在驅除病因的同時,給予胃酸分泌抑制藥如西咪替丁、法莫替丁、雷尼替丁等,胃黏膜保護劑如膠體鉍劑和硫糖鋁等。胃出血者按上消化道出血原則止血治療。(二)慢性胃炎1.一般措施盡量避免刺激胃黏膜的食物,如煙酒、濃茶、咖啡等,多食水果、蔬菜,飲食規律,保持心情舒暢。2.抗菌治療對于Hp感染引起的慢性胃炎,尤其是活動性者,應采用聯合用藥方案予根除治療。目前臨床上的根除方案多以質子泵抑制劑如奧美拉唑、蘭索拉唑等或膠體鉍劑為主,配合兩種或三種抗菌藥物如阿莫西林、甲硝唑、克拉霉素、呋喃唑酮,一個療程1
14、2周。3.保護胃黏膜氫氧化鋁凝膠、復方氫氧化鋁片、硫糖鋁等保護胃黏膜不受NSAID和膽汁的侵害;A型胃炎不宜用抗酸藥,對于低胃酸分泌的B型胃炎、不宜提倡攝入醋類酸性飲食,反而要應用抗酸藥以減少H+的反彌散。4.對癥處理胃腸動力藥如多潘立酮或西沙必利對于腹脹、惡心、嘔吐、腹痛具有明顯的療效;惡性貧血者應予維生素B12注射。補充多種維生素及微量元素對于逆轉黏膜腸化生和不典型增生有一定效果;出現重度不典型增生時宜手術治療。(三)消化性潰瘍1.一般治療適當休息,合理飲食,注意調節情緒。2.根除幽門螺桿菌(Hp)目前推薦方案有三聯療法和四聯療法。三聯療法為一種質子泵抑制劑或一種膠體鉍劑加上克拉霉素、阿莫
15、西林(或四環素)、甲硝唑(或替硝唑)3種抗菌藥物中的2種。四聯療法由鉍劑三聯療法加一種質子泵抑制劑組成。療程一般為7天,根據不同情況可延長至14天。3.抑制胃酸分泌(1)H2受體拮抗劑常用有西咪替丁、雷尼替丁、法莫替丁等。(2)質子泵抑制劑(PPI):常用有奧美拉唑、蘭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貝拉唑等。4.保護胃黏膜藥物有硫糖鋁、枸櫞酸鉍鉀和前列腺類藥物如米索前列醇等。5.非甾體類抗炎藥相關潰瘍的治療首先應暫?;驕p少非甾體類抗炎藥的劑量,然后按上述方案治療。若病情需要繼續服用非甾體類抗炎藥,可合用質子泵抑制劑或米索前列醇。6.外科治療大出血經內科緊急處理無效、急性穿孔、器質性幽門梗阻、胃潰瘍懷疑有
16、癌變。例題解析胃痛的主要病變臟腑在胃,但與胃痛關系最密切的臟腑是A.脾、腎B.脾、肝C.肺、脾D.脾、腎E.心、肝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胃痛的病變部位在胃,但與肝、脾的關系極為密切。胃痛總的治療原則是A.理氣和胃止痛B.溫胃理氣止痛C.疏肝理氣止痛D.通絡理氣和胃E.健脾和胃止痛正確答案A答案解析理氣和胃止痛為胃痛總的治療原則。治療胃痛寒邪客胃證,應首選的方劑是A.吳茱萸湯B.良附丸C.桂枝人參湯D.小建中湯E.當歸建中湯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寒邪客胃證治法:溫胃散寒,行氣止痛。代表方:香蘇散合良附丸加減。陸某,男,45歲。反復胃脘疼痛10年,近2天,胃脘疼痛,似刀割,痛有定處,按之痛甚,痛時持久,食
17、后加劇,入夜尤甚,黑便,舌質紫暗,脈澀。其治療應首選的方劑是A.血府逐瘀湯B.失笑散合丹參飲C.桃核承氣湯D.身痛逐瘀湯E.復元活血湯正確答案B答案解析瘀血停胃證胃脘疼痛,如針刺,似刀割,痛有定處,按之痛甚,痛時持久,食后加劇,入夜尤甚,或見吐血黑便,舌質紫黯或有瘀斑,脈澀。治法:化瘀通絡,理氣和胃。代表方:失笑散合丹參飲加減。細目二痞滿痞滿是指以自覺心下痞塞,胸膈脹滿,觸之無形,按之柔軟,壓之無痛為主要癥狀的病證。按部位痞滿可分為胸痞、心下痞等。心下痞即胃脘部。本節主要討論以胃脘部出現上述癥狀的痞滿,又可稱胃痞。要點一概述 痞滿病名首見于傷寒論,張仲景在傷寒論中明確指出:“滿而不痛者,此為痞
18、?!倍疫€說:“若心下滿而硬痛者,此為結胸也,大陷胸湯主之。但滿而不痛者,此為痞,柴胡不中與也,半夏瀉心湯主之?!睂⑵M與結胸作了鑒別,并創諸瀉心湯治療,一直為后世醫家所效法。根據痞滿的臨床表現,現代醫學的慢性胃炎(包括淺表性胃炎和萎縮性胃炎)、功能性消化不良、胃下垂等疾病,若以上腹脹滿不舒為主癥時,可參照本節內容辨證論治。要點二病因病機 (一)痞滿的病因1.感受外邪2.內傷飲食3.情志失調(二)痞滿的基本病機及轉化脾胃同居中焦,脾主運化,胃主受納,共司飲食水谷的消化、吸收與輸布。脾主升清,胃主降濁,清升濁降則氣機調暢。肝主疏泄,調節脾胃氣機。肝氣條達,則脾升胃降,氣機順暢。上述病因均可影響到
19、胃,并涉及脾、肝,使中焦氣機不利,脾胃升降失職,而發痞滿。痞滿的基本病位在胃,與肝、脾的關系密切。中焦氣機不利,脾胃升降失職為導致本病發生的病機關鍵。病理性質不外虛實兩端,實即實邪內阻(食積、痰濕、外邪、氣滯等),虛為脾胃虛弱(氣虛或陰虛),虛實夾雜則兩者兼而有之。要點三診斷和類證鑒別 (一)痞滿的診斷要點1.臨床以胃脘痞塞,滿悶不舒為主癥,并有按之柔軟,壓之不痛,望無脹形的特點。2.發病緩慢,時輕時重,反復發作,病程漫長。3.多由飲食、情志、起居、寒溫等因素誘發。(二)類證鑒別1.痞滿與胃痛兩者病位同在胃脘部,且常相兼出現。然胃痛以疼痛為主,胃痞以滿悶不適為患,可累及胸膈;胃痛病勢多急,壓之
20、可痛,而胃痞起病較緩,壓無痛感,兩者差別顯著。2.痞滿與鼓脹兩者均為自覺腹部脹滿的病證,但鼓脹以腹部脹大如鼓,皮色蒼黃,脈絡暴露為主癥;胃痞則以自覺滿悶不舒,外無脹形為特征;鼓脹發于大腹,胃痞則在胃脘;鼓脹按之腹皮繃急,胃痞卻按之柔軟。如證治匯補痞滿曰:“痞與脹滿不同,脹滿則內脹而外亦有形,痞滿則內覺滿塞而外無形跡?!?.痞滿與胸痹胸痹是胸中痞塞不通,而致胸膺內外疼痛之證,以胸悶、胸痛、短氣為主癥,偶兼脘腹不舒。如金匱要略胸痹心痛短氣病脈證治云:“胸痹氣急脹滿,胸背痛,短氣”。而胃痞則以脘腹滿悶不舒為主癥,多兼飲食納運無力之癥,偶有胸膈不適,并無胸痛等表現。4.痞滿與結胸兩者病位皆在脘部,然結
21、胸以心下至小腹硬滿而痛,拒按為特征;痞滿則在心下胃脘,以滿而不痛,手可按壓,觸之無形為特點。要點四辨證論治 (一)痞滿的辨證要點1.辨虛實外邪所犯,食滯內停,痰濕中阻,濕熱內蘊,氣機失調等所成之痞皆為有邪,有邪即為實痞;脾胃氣虛,無力運化,或胃陰不足,失于濡養所致之痞,則屬虛痞。痞滿能食,食后尤甚,饑時可緩,伴便秘,舌苔厚膩,脈實有力者為實痞;饑飽均滿,食少納呆,大便清利,脈虛無力者屬虛痞。2.辨寒熱痞滿綿綿,得熱則減,口淡不渴,或渴不欲飲,舌淡苔白,脈沉遲或沉澀者屬寒;而痞滿勢急,口渴喜冷,舌紅苔黃,脈數者為熱。臨證還要辨虛實寒熱的兼夾。(二)痞滿的治療原則痞滿的基本病機是中焦氣機不利,脾胃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