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高考語文復習:古代詩歌題材分類及賞析練習題(含答案解析).docx
- 【下載聲明】
1. 本站全部試題類文檔,若標題沒寫含答案,則無答案;標題注明含答案的文檔,主觀題也可能無答案。請謹慎下單,一旦售出,不予退換。
2. 本站全部PPT文檔均不含視頻和音頻,PPT中出現的音頻或視頻標識(或文字)僅表示流程,實際無音頻或視頻文件。請謹慎下單,一旦售出,不予退換。
3. 本頁資料《2024年高考語文復習:古代詩歌題材分類及賞析練習題(含答案解析).docx》由用戶(wenku818)主動上傳,其收益全歸該用戶。163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該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傳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163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4. 請根據預覽情況,自愿下載本文。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5.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閱讀器,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2024 年高 語文 復習 古代 詩歌 題材 分類 賞析 練習題 答案 解析 下載 _二輪復習_高考專區_語文_高中
- 資源描述:
-
1、2024年高考語文復習:古代詩歌題材分類及賞析練習題一、詠物言志詩詠物言志詩是借吟詠自然景物或社會事物來表達思想感情的詩歌。在詩人筆下,花鳥草蟲皆有品,一花一木皆關情。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惜花韓偓皺白離情高處切,膩紅愁態靜中深。眼隨片片沿流去,恨滿枝枝被雨淋??偟锰φ讵q慰意,若教泥污更傷心。臨軒一盞悲春酒,明日池塘是綠陰。(1)下面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皺白”“膩紅”均指代花朵,“離情”“愁態”寫殘花的心理。前者用“高處切”形容那種緊迫的危殆感,后者用“靜中深”傳達那種脈脈無語的愁思。B.頷聯以詩人感受寫景,寓情于景。眼睛追隨著墜落水中的花瓣順
2、流而去,再抬頭望見殘留在枝上的花朵還在遭受風雨摧殘。這滿目狼藉的景象,怎不教人滿懷悵恨?C.頸聯設想落花的兩種遭遇:青苔遮蔽和污泥沾染。兩句詩一放一收,波瀾頓挫,委婉含蓄地表達了詩人對落花命運的深切關懷和悼惜。D.全詩虛實結合,層次分明地展現了春去花落的過程。詩人借花寄慨,將詠物、抒情融為一體,具有較強的感染力。(2)全詩圍繞“惜”字,唱出一曲春去花落的挽歌。請從內容上加以分析。2閱讀下面這首宋詞,根據提示回答問題。漢宮春梅晁沖之瀟灑江梅,向竹梢稀處,橫兩三枝。東君也不愛惜,雪壓風欺。無情燕子,怕春寒、輕失花期。惟是有、南來歸雁,年年長見開時。清淺小溪如練,問玉堂何似,茅舍疏籬?傷心故人去后,
3、冷落新詩。微云淡月,對孤芳、分付他誰??兆砸?、清香未減,風流不在人知。注晁沖之,北宋詞人,因朝廷黨爭遭貶,后隱居陽翟(今河南禹縣)具茨山。東君:司春之神。玉堂:指華貴的宮殿。故人:此指林逋。這首詞的下片借梅花寄寓了詞人怎樣的思想感情?請結合詞句作簡要分析。二、詠史懷古詩詠史懷古詩往往將史實與現實結合,通過對歷史事件的陳述、歷史人物的議論、歷史陳跡的描繪,或諷刺當朝統治的黑暗,或抒發個人的滄桑之感,有懷古惜今、借古諷今、借古喻今、借古傷今的作用。1.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哀郢二首(其一)陸游遠接商周祚最長,北盟齊晉勢爭強。章華歌舞終蕭瑟,云夢風煙舊莽蒼。草合故宮惟雁起,盜穿荒冢有
4、狐藏。離騷未盡靈均恨,志士千秋淚滿裳。注公元1166年,陸游以“交結臺諫,鼓唱是非,力說張浚用兵”的罪名而被罷黜回鄉。陸游在家鄉窮居四年后于公元1170年出任夔州通判。初夏,他從家鄉出發,九月過荊州(今湖北江陵,為戰國時楚故都郢)寫下此詩。靈均:屈原的字。(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說楚國遠承商周兩代的王業,國運由來久長,在鼎盛時期,曾和齊晉結盟,對抗強秦。B.頷聯說當年章華臺上的歌舞,早已寂寥無聲,云夢澤風煙迷蒙,蒼茫闊大,氣象也與往日相同。C.頸聯想象當年郢都宮殿野草滋蔓,雁群時時飛起;被盜掘的荒墳野冢,成了狐兔藏身之所。D.尾聯是詩人對楚之衰亡所作的結論,也
5、是全詩的主旨。(2)詩中是怎樣運用對比和用典的手法來抒發情懷的?請簡要賞析。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根據提示回答問題。荊門道懷古劉禹錫南國山川舊帝畿,宋臺梁館尚依稀。馬嘶古樹行人歇,麥秀空城野雉飛。風吹落葉填宮井,火入荒陵化寶衣。徒使詞臣庾開府,咸陽終日苦思歸。注這首詩作于中唐詩人劉禹錫因“永貞革新”失敗被貶,赴連州(今屬廣州)刺史之任時。庾開府:即庾信,一開始在梁朝為官,后奉命出使西魏,被強留在北方,歷仕西魏、北周二朝,官至驃騎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所以世稱“庾開府”。本詩的尾聯運用了什么表現手法?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情感?請簡要分析。三、羈旅思鄉詩羈旅思鄉詩,主要寫客居他鄉的游子漂泊、凄苦、孤寂的
6、心境以及對家鄉、對親人的思念。一般是從旅人身邊的景物寫起,由眼中所見、耳中所聞勾起心中所感,如對月思親、對月懷遠,進而觸發詩人對遙遠故鄉的眺望、對溫馨家庭的憧憬之情。1.閱讀下面這首宋詩,完成(1)(2)題。次韻唐公三首(其三)旅思王安石此身南北老,愁見問征途。地大蟠三楚,天低入五湖??丛菩墓策h,步月影同孤??犊镲L起,悲歌不為鱸。注唐公:即張壤,字唐公,北宋嘉祐六年契丹國母生辰使,王安石友人。晉書張翰傳記載張翰在洛陽,因見秋風,于是想起家鄉的菰菜、莼羹、鱸魚膾,說:“人生貴得適志?!碑斎辙o官歸鄉。(1)對本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此詩題目與王安石的另一首詩泊船瓜洲一樣,都表現了
7、詩人思念家園的心情。B.首聯直抒胸臆,詩人奔波南北,韶華老去,身心俱疲,不想再為國征戰攻伐;一個“愁”字突出了詩人的迷茫。C.頷聯寫景,以夸張手法寫天地的闊大深沉,并為進一步抒懷做了鋪墊;“蟠”“入”二字化靜為動,頗見功底。D.頸聯情景合一,“心共遠”表明自己心志高遠,“影同孤”表明形單影只,詩人雖志向遠大卻不免有孤寂之感。(2)詩的尾聯是怎樣表現作者復雜的思想感情的?請結合詩句簡要分析。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根據提示回答問題。含山店夢覺作韋莊注曾為流離慣別家,等閑揮袂客天涯。燈前一覺江南夢,惆悵起來山月斜。注韋莊(約836910):字端己,長安杜陵(今陜西西安東南)人。曾流離遷徙于汴洛、吳越等
8、地。這首詩的末句在抒情方式上有其獨特之處,試加以賞析。四、邊塞征戰詩邊塞征戰詩多描寫軍旅生活、邊塞風光、戰爭場面等,邊塞征戰詩的語言多豪邁奔放,其表達的情感多以愛國主義為主旋律,或表現戰士勇于殺敵,或抒發保家衛國的決心。1.閱讀下面的唐詩,完成(1)(2)題。塞下曲四首(其二)王昌齡飲馬渡秋水,水寒風似刀。平沙日未沒,黯黯見臨洮。昔日長城戰,咸言意氣高。黃塵足今古,白骨亂蓬蒿。(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歌開頭兩句寫軍士飲馬渡河時的所見所感,運用比喻的手法把地域的特點形象地描繪了出來,描繪了塞外枯曠苦寒的景象。B.三、四兩句寫遠望臨洮的景象,暮色蒼茫,天邊掛著一輪金
9、黃的落日,臨洮城遠遠地隱現在暮色中。畫面清新綺麗,氣勢恢宏。C.臨洮,古縣名,是秦長城的起點,這里常常發生戰爭,后人常用此代指邊塞地區。D.此詩構思上從側面來表現主題。詩中并沒有具體描寫戰爭場景,而是通過對塞外景物和昔日戰爭遺跡的描繪,來表達詩人對戰爭的看法。(2)本詩蘊含了詩人游歷邊塞時復雜的情感,請結合詩句具體分析。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根據提示回答問題。塞下曲(其六)戎昱北風凋白草,胡馬日骎骎。夜后戍樓月,秋來邊將心。鐵衣霜露重,戰馬歲年深。自有盧龍塞,煙塵飛至今。注骎骎(qnqn):形容馬跑得很快的樣子。盧龍塞:古地名。這首詩刻畫了怎樣的邊將形象?寄寓了詩人怎樣的感情?請簡要分析。五、送
10、別懷人詩送別是古代詩歌中的一個永恒主題。詩人通過托物寓情、寄情于景、情景交融的手法,將深深的惜別和傷感之意表現得淋漓盡致。此類詩歌的感情有的是感激送別之意,如李白的贈汪倫;有的是離愁之感,如王維的送元二使安西;有的是勸勉之情,如王勃的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有的是依依不舍之情,如岑參的白雪歌送武判官歸京。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送楊瑗尉南海岑參不擇南州尉,高堂有老親。樓臺重蜃氣,邑里雜鮫人。海暗三山雨,花明五嶺春。此鄉多寶玉,慎莫厭清貧。(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表明詩人對友人憂國憂民,甘愿辭別年邁的父母雙親,到遙遠的南海做官的高尚品質的贊美。B.“
11、邑里雜鮫人”,詩人想象友人將會與鮫人來往,突出此地的偏僻荒涼。C.頸聯寫出南海的地理特點,因緊鄰大海多雨而發暗,因雨量充沛而四季花開如春。D.尾聯是詩人對朋友語重心長的警示。在今天仍然充滿著正能量。(2)本詩是一首送別詩,表達了詩人對友人復雜的感情,請你結合全詩進行分析。2閱讀下面這首宋詩,根據提示回答問題。送何遁山人歸蜀梅堯臣春風入樹綠,童稚望柴扉。遠壑杜鵑響,前山蜀客歸。到家逢社燕,下馬浣征衣。終日自臨水,應知已息機。注杜鵑:又名子規。息機:擺脫瑣事雜務,停止世俗活動。這首詩的頸聯與尾聯是怎樣借助想象之景來抒發情感的?請簡要賞析。六、山水田園詩山水詩,是以山水等自然景觀為主要描寫對象的詩歌
12、。田園詩,是指歌詠田園生活的詩歌,大多以農村的景物和農民、牧人、漁父等的勞動為題材。陶淵明是田園詩的開創者,謝靈運是山水詩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園詩派,主要詩人有王維、孟浩然、儲光羲、常建等。盛唐是我國山水田園詩的繁榮時期。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燕居即事韋應物蕭條竹林院,風雨叢蘭折。幽鳥林上啼,青苔人跡絕。燕居日已永,夏木紛成結。幾閣積群書,時來北窗閱。注本詩作于唐德宗貞元元年夏時,詩人罷任滁州刺史,閑居于滁州西澗。燕居,閑居。北窗:語出陶潛與子儼等疏:“嘗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聯緊扣“
13、燕居”展開描寫,竹、蘭既是兩種客觀景物,也寄寓了詩人的主觀感情。B.頷聯上句以動寫靜,下句直接描寫靜景,突出了居住環境的清幽寧靜,無人來訪。C.頸聯感慨時光易逝,閑居之長,不知不覺中太陽已經下山,夏木仿佛也為之郁結。D.全詩以寫景為主,然而在寫景中巧妙完成了情感的轉換,正可謂“妙在淡然不著痕跡”。(2)詩的尾聯有什么含意?表達了詩人怎樣的思想感情?2閱讀下面這首唐詩,根據提示回答問題。山居即事王維寂寞掩柴扉,蒼茫對落暉。鶴巢松樹遍,人訪蓽門稀。綠竹含新粉,紅蓮落故衣。渡頭煙火起,處處采菱歸。詩的后四句寫出了怎樣的景與情?七、即事(景)抒懷詩即事(景)抒懷,指的是詩人就某件事或者眼前景發表自己的
14、議論,抒發自己的感慨。即事(景)詩,一般來說并無嚴格的界定,許多其他題材的作品,如懷親、送友、思鄉,抒發人生感慨、閑情逸趣等,一般皆可籠統地稱為“即事(景)抒懷詩”。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夏日途中注李廓樹夾炎風路,行人正午稀。初蟬數聲起,戲蝶一團飛。日色欺清鏡,槐膏點白衣。無成歸故里,自覺少光輝。注此詩作于李廓落第回家途中。(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首句交代詩人歸來時行走在樹木夾道的路上,“炎”字表明風是熱的,點明詩歌題目“夏日途中”。B.頸聯寫陽光照在鏡子一般的水面上,就像槐膏點在白衣上,斑斑點點的,襯托出途中的清靜。C.尾聯直抒胸臆,寫自己一
15、事無成回家,心里慚愧,表達了詩人回鄉途中因落第而失落的心情。D.前六句寫景敘事。寫景著重突出夏日景物特征,形象傳神;敘事簡潔,語言質樸,如敘家常。(2)頷聯是如何描寫景物的?請簡要分析。2閱讀下面一首宋詩,根據提示回答問題。春日即事李彌遜小雨絲絲欲網春,落花狼藉近黃昏。車塵不到張羅地,宿鳥聲中自掩門。注李彌遜(10851153),字似之,吳縣(今屬江蘇省蘇州市)人,歷任中書舍人、戶部侍郎等職。因竭力反對秦檜的投降政策而被免職。張羅地:西漢翟公做廷尉時,賓客闐門;等到失勢廢官,賓客絕跡。此指門可羅雀、十分冷落的地方。這首詩表現作者什么樣的情緒?請進行簡要分析。八、題(詠)畫抒懷詩題畫詩,是指畫家
16、本人或鑒賞者根據繪畫的內容有感所作之詩,即賞畫者對繪畫題材、內容、思想的評定,是對作品格調的藝術總結。狹義的題畫詩就是把詩題在畫面上,是繪畫章法的一部分;廣義的題畫詩,是品評畫作之詩(詠畫詩)和題于畫面之詩的統稱。1.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完成(1)(2)題。戲題王宰畫山水圖歌杜甫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跡。壯哉昆侖方壺圖,掛君高堂之素壁。巴陵洞庭日本東,赤岸水與銀河通,中有云氣隨飛龍。舟人漁子入浦溆,山木盡亞洪濤風。尤工遠勢古莫比,咫尺應須論萬里。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吳淞半江水。注方壺:神話中的東海神山,這里泛指高山,并非實指。亞:同“壓”,俯偃低垂。并州:地名。唐開
17、元中為太原府,州治在今山西太原市,當地制造的剪刀非常有名。相傳晉索靖觀賞顧愷之畫,傾倒欲絕,不禁贊嘆:“恨不帶并州快剪刀來,剪松江半幅練紋歸去?!?1)下列對這首詩的理解和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A.詩的前四句先不談畫,而是寫王宰不愿受時間的催迫而倉促作畫,“十日畫一水,五日畫一石”,詩人極力贊揚王宰嚴肅認真、一絲不茍的創作態度。B.“赤岸水與銀河通”寫赤岸水仿佛與天上的銀河相通,這里形容水勢壯美,與上面描繪山勢的雄奇相呼應。C.“舟人”兩句寫在狂風激流中,漁人正急急駛向岸邊躲避,山上樹木被掀起洪濤巨浪的暴風吹得低垂俯偃。詩人著重渲染風猛、浪高、水急的特點,使整個畫面神韻飛動。D.“尤工遠勢古
18、莫比,咫尺應須論萬里”這兩句詩人高度評價王宰山水圖在構圖布局和比例等方面運用了曠古未有的技巧,在一尺見方的畫作上繪出了萬里江山景象,精練地概括了我國古代山水畫的美學特色。(2)請賞析本詩最后兩句。2.閱讀下面一首詩歌,完成后面的題目。題葡萄圖徐渭半生落魄已成翁,獨立書齋嘯晚風。筆底明珠無處賣,閑拋閑擲野藤中。注:徐渭(1521-1593),山陰(今浙江紹興)人,字文長,號天池山人,晚年號青藤道士。他性情縱放,少年時屢試不第。他是明代文學家兼書畫家,詩文、戲曲著作頗豐,中年以后開始學畫,擅長畫花鳥,兼山水、人物,水墨寫意,氣勢縱橫奔放,不拘繩墨。(1)第三句“筆底明珠無處賣”中的“明珠”指什么?
展開閱讀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