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語文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下冊第12課《石鐘山記》預習指導(挖空訓練+一詞多義+文言句式+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譯文+理解性默寫).doc
- 【下載聲明】
1. 本站全部試題類文檔,若標題沒寫含答案,則無答案;標題注明含答案的文檔,主觀題也可能無答案。請謹慎下單,一旦售出,不予退換。
2. 本站全部PPT文檔均不含視頻和音頻,PPT中出現的音頻或視頻標識(或文字)僅表示流程,實際無音頻或視頻文件。請謹慎下單,一旦售出,不予退換。
3. 本頁資料《高中語文部編版選擇性必修下冊第12課《石鐘山記》預習指導(挖空訓練+一詞多義+文言句式+詞類活用+古今異義+譯文+理解性默寫).doc》由用戶(luzy369)主動上傳,其收益全歸該用戶。163文庫僅提供信息存儲空間,僅對該用戶上傳內容的表現方式做保護處理,對上傳內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編輯。 若此文所含內容侵犯了您的版權或隱私,請立即通知163文庫(點擊聯系客服),我們立即給予刪除!
4. 請根據預覽情況,自愿下載本文。本站不保證下載資源的準確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時也不承擔用戶因使用這些下載資源對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傷害或損失。
5. 本站所有資源如無特殊說明,都需要本地電腦安裝OFFICE2007及以上版本和PDF閱讀器,壓縮文件請下載最新的WinRAR軟件解壓。
- 配套講稿:
如PPT文件的首頁顯示word圖標,表示該PPT已包含配套word講稿。雙擊word圖標可打開word文檔。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檔作品中含有的國旗、國徽等圖片,僅作為作品整體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設計者僅對作品中獨創性部分享有著作權。
- 關 鍵 詞:
- 石鐘山記 高中語文 部編版 選擇性 必修 下冊 12 鐘山 預習 指導 挖空 訓練 多義 文言 句式 詞類 活用 古今 譯文 理解 默寫 下載 _選擇性必修下冊_部編版_語文_高中
- 資源描述:
-
1、高中語文選擇必中石鐘山記預習指導一、挖空訓練石鐘山記【石鐘山:在江西湖口鄱陽湖東岸,有南、北二山,在縣城南邊的叫上鐘山,在縣城北邊的叫下鐘山?!刻K軾水經云:“彭蠡(l)【彭蠡:鄱陽湖的別稱】之口有石鐘山焉?!贬B元【酈元:即酈道元,水經注的作者】以為下臨深潭,微風鼓【鼓:振動】浪,水石相搏【搏:擊,拍】,聲如洪鐘【洪鐘:大鐘】。是說【是說:這個說法】也,人常疑之。今以鐘磬(qng)【磬:古代打擊樂器,形狀像曲尺,用玉或石制成】置水中,雖【雖:即使】大風浪不能鳴【鳴:使發出聲音】也,而況石乎!至唐李渤【李渤:唐朝洛陽人,寫過一篇辨石鐘山記】始訪其遺蹤【遺蹤:舊址,陳跡。這里指所在地】,得雙石于潭上
2、,扣而聆之,南聲函胡【函胡,通“含糊”】,北音清越【越:高揚】,桴(f)止響騰,余韻【韻:這里指聲音】徐【徐:慢】歇。自以為得之矣。然是說也,余尤疑之。石之鏗(kng)然【鏗然:敲擊金石所發出的響亮的聲音】有聲者,所在皆是【是:這樣】也,而此獨以鐘名,何哉?元豐【元豐:宋神宗的年號】七年六月丁丑【六月丁丑:這里指農歷六月初九】,余自齊安【齊安:在今湖北黃州】舟行適臨汝【臨汝:即汝州(今河南臨汝】,而長子邁將赴【赴:這里是赴任、就職的意思】饒之德興尉,送之至湖口【湖口:今江西湖口】,因得觀所謂石鐘者。寺僧使小童持斧,于亂石間擇其一二扣【扣,通“叩”】之,硿(kng)硿焉。余固笑而不信也。至莫【莫
3、,通“暮”】夜月明,獨與邁乘小舟,至絕壁下。大石側立千尺,如猛獸奇鬼,森然【森然:形容繁密直立】欲搏人【搏人:捉人,打人】;而山上棲鶻(h)【棲鶻:宿巢的老鷹。鶻,鷹的一種】,聞人聲亦驚起,磔(zh)磔【磔磔:鳥鳴聲】云霄間;又有若老人咳且笑于山谷中者,或曰此鸛鶴也。余方心動【心動:這里是心驚的意思】欲還,而大聲發于水上,噌(chng)吰(hng)【噌吰:這里形容鐘聲洪亮】如鐘鼓不絕。舟人【舟人:船夫】大恐。徐而察之,則山下皆石穴罅(xi)【罅:裂縫】,不知其淺深,微波入焉,涵?!竞#核▌邮帯颗炫取九炫龋翰ɡ讼嗉ぁ慷鵀榇恕緸榇耍盒纬蛇@種聲音】也。舟回至兩山間,將入港口,有大石當中流【中流:
4、水流的中心】,可坐百人,空中【空中:中間是空的】而多竅【竅:窟窿】,與風水相吞吐,有窾(kun)坎【窾坎:擊物聲】鏜(tng)鞳(t)【鏜鞳:鐘鼓聲】之聲,與向之噌吰者相應,如樂(yu)作焉。因笑謂邁曰:“汝識(zh)【識,通“志”】之乎?噌吰者,周景王之無射(y)【周景王之無射:國語記載,周景王二十三年(前522)鑄成“無射”鐘】也;窾坎鏜鞳者,魏莊子之歌鐘【魏莊子之歌鐘:左傳記載,魯襄公十一年(前561)鄭人以歌鐘和其他樂器獻給晉侯,晉侯分一半賜給晉大夫魏絳。莊子,魏絳的謚號。歌鐘,古樂器】也。古之人不余欺也!”事不目見耳聞,而臆斷其有無,可乎?酈元之所見聞,殆【殆:大概】與余同,而言之不
5、詳;士大夫終【終:終究】不肯以小舟夜泊絕壁之下,故莫能知;而漁工水師【漁工水師:漁人(和)船工】雖知而不能言【言:指用文字表述、記載】。此世所以不傳也。而陋者【陋者:淺陋的人】乃以斧斤考【考,敲擊】擊而求之,自以為得其實【實:指事情的真相】。余是以記之,蓋嘆酈元之簡,而笑李渤之陋也。二、詞類活用1、微風鼓浪:名作動,振動2、而此獨以鐘名:名作動,命名3、雖大風浪不能鳴也:使動用法,使鳴4、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名詞作狀語,乘船、坐船5、事不目見耳聞:名詞作狀語,親眼6、事不目見耳聞:名詞作狀語,親耳三、古今異義1、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古往,到今適合,舒服2、空中而多竅古中間是空的今天空中3、自以為
6、得其實古兩個詞連用。其,那,指示代詞;實,事情真相,名詞今一個詞,義為“實質上”四、一詞多義始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副詞,才始舍于其址:副詞,當初是是說也,人常疑之:代詞,這所在皆是也:代詞,這樣焉崆崆焉:的樣子,詞尾微波入焉:兼詞,到那里自自以為得之矣:代詞,自己余自齊安舟行適臨汝:副詞,從遺至唐李渤始訪其遺蹤:遺留使人遺趙王書:送給搏水石相搏:擊、打森然欲搏人:抓、撲莫至莫夜月明:通暮,日落時故莫能知:不得得雙石于潭上:得到、找到因得觀所謂石鐘者:能夠,助動詞鼓如鐘鼓不絕:一種樂器微風鼓浪:名詞作動詞,振動五、文言句式1、古之人不余欺也【賓語前置】2、余是以記之【賓語前置】3、石之鏗然有聲者
展開閱讀全文
鏈接地址:http://www.234722g.com/p-7549814.html